新一轮强降水过程即将来袭雨天安全行车这些诀窍必须得掌握
据省气象局预报,6月20日到24日,我省自北而南有强降水过程,降雨时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和8~10级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,累积雨量可达80~150毫米,局部220毫米,最大小时雨量80毫米。
省气象局于6月20日11时发布“暴雨预警Ⅳ级”,根据《福建省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》,省防指于6月20日18时启动防暴雨IV级应急响应。
福建省气象台于今天早上6时发布暴雨警报:今天白天到夜间,南平、福州、莆田三市和宁德市西北部、泉州市东北部的部分县市有暴雨,局部大暴雨,24小时雨量为50-80毫米,局部可达120毫米,雷雨时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、8-10级大风等强对流天气。
21日,全省大部有中到大雨,伴有雷电,中北部的部分县市有暴雨,局部大暴雨;雷雨时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、8-10级大风等强对流天气。
22日,全省有阵雨或雷阵雨,部分大雨到暴雨,局部大暴雨,雷雨时局地伴有强对流天气。
23日,全省大部有阵雨或雷阵雨,南部地区有大雨到暴雨,局部大暴雨,雷雨时局地伴有强对流天气。
驾驶人陈某驾驶一部小型汽车,在宁上高速行驶至源头五号大桥时,因车辆刚刚驶出隧道,未观察到隧道出口处大雨,车辆未减速,发现前方大雨路面湿滑后,立即猛踩刹车,导致车辆打滑碰刮路左侧水泥挡墙,造成车辆旋转540度后停至行车道,所幸无人员受伤。
长深高速建瓯往松溪方向2788km处,一辆轻型货车由于车速太快,通过积水路段时未提前减速,导致车辆发生侧滑,碰撞中央及右侧护栏后停在应急车道,所幸无人员受伤。
雨天路面潮湿不堪,路面上覆盖的水膜,在汽车行驶到一定车速时,就会出现“滑水现象”,威胁行车安全。
在潮湿或雨天,路面会覆盖上一层水膜。汽车在水膜上高速行驶时,水膜会对轮胎产生动压润滑作用;当达到一定车速时,动压润滑和水膜升力共同作用会使轮胎与路面脱离,轮胎滑行与水膜之上的现象,成为“滑水现象”。(我们小时候在河边玩的“打水漂”实际上的意思就是“滑水现象”的表现之一)
1、完全上浮区:水膜的流体压力大于轮胎与地面间的接触压力,把胎面举起,使轮胎与路面完全分离。
2、不完全接触区:由于胎面的挤压作用,水大量溢散,但仍留有一层薄水膜,胎面与路面部分分离。
当车辆达到一定的速度(或水膜达到一定的厚度)时,完全接触区消失,此时轮胎与地面不接触,形成“水漂”状态。发生“滑水现象”是很危险的,这时轮胎是失去附着力的,严重时整个车辆会突然变向,甚至翻车。
驾驶员一定要适当降低行车速度,增加跟车距离,同时要打开汽车前灯,特别是在下大雨时应开灯行驶。
下雨对司机的视线有严重影响,挡风玻璃上虽装有雨刷,但由于雨水使光线透过率减小,因而可视距离快速缩短,能见度大幅度的降低,对正确观察、判断来往车辆及行人,以及正确选择行车路线均带来很大困难。
忌:汽车在下坡时则切忌空挡,应根据车速保持档位行驶。出现轮胎打滑的情况时不要惊惶失措,绝不能再踩下制动踏板。
宜:手动档车辆此时应迅速减至低速档位,利用发动机制动力来降低车速。如需使用制动则应该持续轻踩踏板,以免长时间踩住制动踏板而导致热效应,使得刹车盘失去制动力。
忌:下雨天行车时,车速不可太快,特别是在高速上行车时,车速一般应比晴天时降低20%左右,不可实施紧急制动。
宜:格外的注意刚下雨的头几分钟是最危险的,这时行车应该降低车速,要格外的注意不能急刹车。
一方面是制动距离大大延长,如果车速过快,几乎没办法保证行车安全。另一方面是雨天行车高速制动时,极易发生侧滑和甩尾,使车辆失去控制。
下雨时,驾驶员要注意仔细观察,格外的注意穿雨衣的骑自行车的人,在这种情况下,驾驶员应沉着谨慎,注意仔细观察,减速慢行,保持充足的纵向和横向间距,随时做好刹车的准备。
雨中行车,要随时注意前车的行驶速度和方向,绝不可因前车速度慢而加速超车。在高速上,由于各车道的车速相比来说较高,司机的视角变窄,加上路面湿滑,强行越线超车时,稍动方向就非常容易导致车轮打滑,引发车辆侧翻等意外事故。
降低车速、小心刹车、控制车距都是雨天一定要遵守的安全驾驶原则。此外,进出隧道口,一定要控制车速,开启车灯、雾灯或示宽灯等也必不可少。对司机朋友来说,雨天行车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,而且应该不断总结自己雨天驾车的实践经验,确保行车安全。